定義

前十字韌帶是膝關節最主要的穩定構造,與後十字韌帶上下交叉連接股骨及脛骨,以防止脛骨前移。當脛骨過度前移或扭轉,過大的拉力會令前十字韌帶撕裂,甚至完全斷裂。大約有五成機會同時伴有半月板受傷。

Self File | 前十字韌帶創傷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ACL injury)_膝痛成因物理治療

 

 

成因

前十字韌帶的斷裂通常是由於超過韌帶所能承受的外力迫使膝關節過度旋轉或反曲而引起。其創傷多數發生於下肢負重及微屈的情況下突然扭膝、大腿從前方受到撞擊或小腿從後方受到撞擊等。而急速停步或由高處跳下亦有機會導致前十字韌帶創傷,因為小腿需要微屈以卸去外力;若四頭肌於此時用力過大,會令小腿脛骨過份前移,也會造成前十字韌帶撕裂。

Self File | 前十字韌帶創傷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ACL injury)_膝痛成因物理治療 1

 

 

誘因

運動如欖球、籃球及足球等,需要下肢多轉向動作的運動會增加創傷機會。

 

 

常見症狀
  • 受傷時聽到膝部發出「啪」一聲韌帶撕裂的聲音
  • 患處會發痛、局部發熱,腫脹發紅則通常於受傷後幾小時以後才出現
  • 出現膝關節不穩的情況,尤其在急停或轉向時
  • 可能不能完全屈伸膝部

Self File | 前十字韌帶創傷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ACL injury)_膝痛成因物理治療 2

 

 

處理方法

前十字韌帶的重建手術需視乎受傷的嚴重程度,以及患者在日後工作或運動上的實際需要。如膝關節不穩情況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又或者傷者是高衝擊運動的專業運動員,不容有少許關節不穩的情況,重建手術有機會改善關節的穩定性,但需強調手術後的復康訓練才是最重要。

 

除了電療、針灸和手術後的結疤護理外,手術後復康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手術後一至二周)

  • 患者可自我進行RICE療法:休息、冰敷、加壓、提高
  • 練習減少使用輔助器具正常地步行
  • 可作膕繩肌輕量的肌力訓練
  • 膝關節主動活動的無痛運動要限制於角度40 – 90o之間

 

第二階段(手術後二至六周)

  • 不需再用輔助器具正常地步行
  • 續漸進階至膕繩肌及四頭肌的全幅度主動膝關節伸展
  • 開始進行閉合式的肌力強化運動,但需根據進度限制膝屈角度進行訓練

 

第三階段(手術後六至十周)

  • 可續漸提升肌力的負重訓練,尤其針對膕繩肌
  • 增加在不平衡表面(如平衡板或彈床)鍛練平衡力及膝關節控制能力
  • 加入單車、樓梯或水中運動等訓練模式

 

第四階段(手術後十周後)

  • 直線及多角度跑步訓練,先練耐力,後練速度
  • 續漸加入膝關節靈敏度的訓練,如急速轉向、向左右跳、來回跑、彈床訓練及8字跑等等。

Self File | 前十字韌帶創傷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ACL injury)_膝痛成因物理治療運動1

Self File | 前十字韌帶創傷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ACL injury)_膝痛成因物理治療運動2

Self File | 前十字韌帶創傷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ACL injury)_膝痛成因物理治療運動3

 

 

預防措施

一般膝關節的運動包紥、肌力強化訓練及控制能力訓練都可提高關節的穩定性,減少受傷機會。

 

 

 

 

 

**如需轉載、索取進一步資料或有任何疑問,請致電9799 4307或電郵至comm@cores.com.hk

歡迎瀏覽本中心網頁http://www.cores.com.hk,了解其他相關資料。

 

 

相關推薦

ACL
thumbnail

立即預約

可預約時間為0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