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
膕肌拉傷是常見的運動創傷之一; 最常於跑山或需要跑下坡及經常需要減速的運動員身上出現。膕肌是在膝後的小肌肉,連接外側大腿股骨至後小腿脛骨。膕肌主要的功能是內旋脛骨以及幫助膝關節在伸直的位置屈曲(解除交鎖症狀)。它亦同時協助股四頭肌及後十字韌帶維持股骨及脛骨的穩定性。
|
成因 |
當脛骨外旋時,腿部外側受到打擊或牽拉膕肌,造成損傷;同時當脛骨內旋時,膝關節驟然超伸,亦會同時拉傷膕肌
|
誘因 |
|
常見症狀 |
膕肌受傷後,膝外側腫脹劇痛,但亦能繼續短途跑步,但當繼續跑步會慢慢出現膝後外側痛的情況。如經常進行需要減速或跑下坡的運動,痛楚便會增加。測試膕肌受傷情況,可將膝關節屈曲至90度,脛骨外旋時施以阻力,痛楚便會增加。
|
處理方法 |
絕大部份膕肌創傷都不需要手術治療。在受傷後的最初數天應以”RICE”(即休息Rest、冰敷Ice、使用彈性繃帶來施壓Compression、抬高患處Elevation 以控制腫脹),可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及物理治療雙管齊下;大部份患者可於幾個星期內消退炎症。超聲波治療、針灸、軟組織鬆解手法及衝擊波能有效放鬆發炎而繃緊的組織以及控制痛楚。
當痛楚及腫脹消退時,應循序漸進地進行運動治療,專注強化股四頭肌及膕肌的力量,如深蹲。當運動員的膕肌及股四頭肌肌力完全恢復,疼痛亦消除後,便可重返賽場。但因不同程度的拉傷所需的康復時間有所不同,過早重返賽場可能加重傷勢。如痛症依然嚴重,可能需要接受類固醇或血清注射。 *圖片描述:在每個位置向前和向後來回踏步3次,然後回到起始位置(圖1),完成所有位置後,再換腿
|
預防措施 |
|
**如需轉載、索取進一步資料或有任何疑問,請致電9799 4307或電郵至comm@cores.com.hk 歡迎瀏覽本中心網頁http://www.cores.com.hk,了解其他相關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