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
肩周炎是由於肩部關節的軟組織( 關節滑囊 )發炎而形成,又名「五十肩」或「凍凝肩」,多發生於中年或甚五十歲以上的人士,以女性的病發率較高。由於發炎及痛楚令肌肉過度緊張,影響了正常的活動,惡性循環之下,軟組織變得更加緊張,導致肩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更僵硬及關節續漸錯位,嚴重的會使手臂不能提高過90度、僵硬及痛楚。
|
成因 |
引發肩周炎的真正原因不詳,但肩關節曾受創傷或長期勞損(提重物錯誤姿勢),以及長期肩部肌肉過度緊張而減少了正常活動,都可能增加肩周炎發病機會。要留意,肩周炎的症狀進展緩慢;如處理不當,有機會長達一整年的炎症也未能退卻。
|
誘因 |
中風、頸椎病、乳癌或上肢骨折等原因而曾動手術,影響肌力及正常的活動
|
常見症狀 |
最明顯的徵狀為肩關節疼痛、感到僵硬。患者可能因為疼痛而失眠。雙手無法高舉,甚至不能做梳頭髮、穿衣或抓背的動作。
肩周炎可分三個階段: (一)疼痛期: 處於這個階段的病人屬於急性期, 肩膊疼痛十分明顯,更可能影響睡覺,消炎止痛藥的效用可能一般。痛楚會擴散到肩胛和肩膊,但不易找出真正的壓痛點。 (二)凍結期: 這時候病人會覺得肩關節僵硬,某幾個方向的活動度有限制,但疼痛的情況稍為減輕。 (三)解凍期: 肩膊的炎症逐漸消解,關節活動度稍稍改善,疼痛也減輕了,這時候肩膊算是恢復當中。但在發病期間,未能得到正確的醫治或自我處理不當的話,在解凍期後很多時會留下後遺症,例如手臂不能完全提起。
|
處理方法 |
肩周炎的治療原則是針對肩周炎的不同時期,或是其不同症狀的嚴重程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1.肩周炎的早期治療 由局部疼痛最明顯處,採用針灸、超聲波治療、電療、熱冷治療等物理治療法解除疼痛,以達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炎症消退的目的。
疼痛往往由關節運動障礙所引起,這時期的治療重點以恢復關節運動功能為目的。運動鍛練能減輕關節粘連,擴大肩關節運動範圍,恢復正常關節活動功能為目標。
|
預防措施 |
|
**如需轉載、索取進一步資料或有任何疑問,請致電9799 4307或電郵至comm@cores.com.hk 歡迎瀏覽本中心網頁http://www.cores.com.hk,了解其他相關資料。
|